仓库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1. 仓库管理系统(WMS)功能设定模块
自定义整个系统的管理规则,包括定义管理员及其操作口令的功能;
2. 仓库管理系统(WMS)的基本资料维护模块
对每批产品生成唯i一的基本条码序列号标签,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序列号,每种型号的产品都有固定的编码规则,在数据库中可以对产品进行添加、删除和编辑等操作;
3. 仓库管理系统(WMS)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定单:当需要采购的时候,可以填写采购订单,此时并不影响库存;
采购收货:当采购订单被批准,完成采购后到货的时候,首先给货物帖上条形码序列号标签,然后在采购收货单上扫描此条形码,保存之后,库存自动增加。仓库管理系统( WMS)
其他入库:包括借出货物归还、退货等只需要填写采购收货单;
4. 仓库管理系统(WMS)仓库管理模块
产品入库:采购入库或者其他入库,自动生成入库单i号,货品及可选择方便快捷,可以区分正常入库、退货入库等不同的入库方式。
产品出库:销售出库或者其他出库,可以自动生成出库单i号,可以区分正常出库、赠品出库等不同的出库方式;
库存管理:不需要手工管理,当入库和出库时,系统自动生成每类产品的库存数量,查询方便;
特殊品库:当客户需要区分产品时,可以建立虚拟的仓库管理需要区分的产品,各功能和正常品库一致。
调拨管理:针对不同的库之间需要调拨,可以自动生成调拨单i号,支持货品在不同的仓库中任意调拨。
盘点管理:用户随时可以盘点仓库,自动生成盘点单据,使盘点工作方便快捷。
库存上限报警:当库存数量不满足一个量的时候,系统报警。
5. 仓库管理系统(WMS)销售管理模块
销售定单:当销售出库的时候,首先填写销售出库单,此时不影响库存;
销售出货:当销售出库的时候,将销售出库产品序列号扫描至该出库单上,保存之后,库存报表自动减少该类产品。
6. 仓库管理系统(WMS)报表生成模块
月末,季度末以及年末销售报表、采购报表以及盘点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用户自定义需要统计的报表;
7. 仓库管理系统(WMS)查询功能
采购单查询,销售单查询,单个产品查询,库存查询等(用户定义)。
查询都是按照某个条件:条形码序列号、出库日期、出库客户等来查询。
系统流程结构 仓库管理系统(WMS)
功能编辑
1、业务批次管理
该功能提供完善的物料批次信息、批次管理设置、批号编码规则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报表查询,以及库存管理等综合批次管理功能,使企业进一步完善批次管理,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
2、保质期管理
在批次管理基础上,针对物料提供保质期管理及到期存货预警,以满足食品和医i药行业的保质期管理需求。用户可以设置保质期物料名称、录入初始数据、处理日常单据,以及查询即时库存和报表等。
3、质量检验管理
集成质量管理功能是与采购、仓库、生产等环节的相关功能,实现对物料的质量控制,包括购货检验、完工检验和库存抽检3种质量检验业务。同时为仓库系统提供质量检验模块,综合处理与质量检验业务相关的检验单、质检方案和质检报表,包括设置质检方案检验单、质检业务报表等业务资料,以及查询质检报表等。
4、即时库存智能管理
该功能用来查询当前物料即时库存数量和其他相关信息,库存更新控制随时更新当前库存数量,查看方式有如下多种。
所有仓库、仓位、物料和批次的数量信息
当前物料在仓库和仓位中的库存情况
当前仓库中物料的库存情况
当前物料的各批次在仓库和仓位中的库存情况
当前仓库及当前仓位中的物料库存情况
5、赠品管理
该功能实现赠品管理的全i面解决方案,包括赠品仓库设置、连属单据定义、赠品单据设置、定义业务单据联系、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以及报表查询等功能。
6、虚仓管理
仓库不仅指具有实物形态的场地或建筑物,还包括不具有仓库实体形态,但代行仓库部分功能且代表物料不同管理方式的虚仓。仓库管理设置待检仓、代管仓和赠品仓等3种虚仓形式,并提供专门单据和报表综合管理虚仓业务。
7、仓位管理
该功能在仓库中增加仓位属性,同时进行仓位管理,以丰富仓库信息,条码二维码管理,提高库存管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资料设置、仓库仓位设置、初始数据录入、日常业务处理和即时库存查询等。
8、业务资料联查
单据关联(包括上拉式和下推式关联)是工业供需链业务流程的基础,而单据联查查询业务流程中的单据关系。在仓库系统中提供了单据、凭证、账薄、报表的全i面关联,以及动态连续查询。
9、多级审核管理
多级审核管理是对多级审核、审核人、审核权限和审核效果等进行授权的工作平台,是采用多角度、多级别及顺序审核处理业务单据的管理方法。它体现了工作流管理的思路,属于ERP系统的用户授权性质的基本管理设置。
10、系统参数设置
该功能初始设置业务操作的基本业务信息和操作规则,包括设置系统参数、单据编码规则、打印及单据类型等,帮助用户把握业务操作规范和运作控制。
11、完善的系统辅助工具
利用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方便的系统工具,用户可以处理数据,满足自身需要。
二维码发展历程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已完成了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码制的符号标准。国际标准技术委i员会和国际电工委i员会还成立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委i员会(ISO/IEC/JTC1/SC31),已制定了QR Code的国际标准(ISO/IEC 18004:2000《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技术规范—QR码》),起草了PDF417、Code 16K、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维码的ISO/IEC标准草案。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i安、外i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i据的管理,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而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较i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